廣東肇慶中學前身是1573年創辦的兩廣端溪書院,學校拓展發展內涵,推動“端溪書院”重建,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肇慶樣板;肇慶市頌德學校圍繞“感恩”“八德”為核心,打造整體校園“頌德文化”品牌……一直以來,肇慶市持續推進文明校園創建,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,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,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抓手,常態化推進文明校園“六好”標準化建設,使學校成為滋養文明風尚的沃土。
環境育人 潤澤心靈成長
肇慶鼎湖逸夫小學充分利用各種設施,傳揚文明新風。圖片來源:肇慶教育號
良好的環境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“土壤”。走進肇慶鼎湖逸夫小學,環境優雅,布局精巧,功能齊全,在樓與樓之間的連廊分別設置有“愛載立德”“詩以道志”等主題的特色文化廊,將中國傳統文化、名人名言、文明宣傳標語等雕刻在上面。校園內有圖文并茂的宣傳欄、造型別致的“五愛”文明園地、舒適愜意的紅領巾驛站等,無不巧于構思,精心設計,啟迪智慧,給學生以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向上的激勵,潤物細無聲,潛移默化地滋養著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素養。肇慶鼎湖逸夫小學政教處主任鐘結蘭表示:“學校不斷開辟能利用的場地,建設向上向善校園文化特色。我們希望能通過高尚的文化熏陶,舒適文明的環境打造,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素養?!?/font>
四會市四會中學緊緊圍繞“嚴、勤、實、美”校訓,營造和諧溫馨、向上向善的校園文化氛圍。學校把加強校園文化建設,精心設計觸動學生心靈的人文教育環境,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悄然融入其中,向師生傳播精神文明。
鑄魂筑夢 鍛造理想信念
廣寧周其鑒紅軍中學學生們來到江美村紅色教育基地學習。圖片來源:紅小小星
廣寧周其鑒紅軍中學是粵西地區首家紅軍中學,是肇慶地區目前唯一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學校。該校充分利用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優勢,組織師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,邀請退役軍人、革命烈士后人講好紅色故事,教育引導師生傳承紅色基因,爭當新時代好少年。廣寧周其鑒紅軍中學學生表示:“我通過參加學校的紅色主題思政課以及校外研學等活動,學習到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,并在言行舉止上讓文明成為一種自覺,一種自信,努力爭當新時代的好少年?!?/font>
歷史是最生動、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。近日,封開縣平鳳鎮中心小學師生聆聽黨史課《黎明時分的最后一封信》,宣講人以豐富的史料、翔實的內容、生動的語言,圖文并茂、深入淺出講述了革命烈士林朗生前最后一封信背后的故事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,加強紅色歷史文化學習。
在文明校園創建中,各校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、進課堂、進頭腦,強化理想信念教育,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、道德與法治課教學,組織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,讓一份份愛國情成為文明校園的主旋律,切實構建校園精神高地。
成風化人 涵養文化情感
“吼!哈!”伴隨著鏗鏘的吼聲,肇慶市龍禧小學的學生在武術教練指導下,昂首挺胸、目光如炬跟著老師的口號出拳,一起做著下蹲、劃拳、弓步、踢腿等,武術基本動作。中華傳統體育項目——武術進校園,通過各種手、腿、腳并用的招式表現,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強身健體的意識,有效推動中華武術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內的傳承與發展。
積極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。西江日報記者 劉春林 攝
戲曲聲聲,笑語盈盈,掌聲陣陣……在德慶縣官圩鎮中心小學里,肇慶市粵劇團的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、惟妙惟肖的肢體動作、優美的唱腔,為學生帶來一場國粹視聽“盛宴”,這是肇慶市開展“戲曲進校園”活動的縮影。今年以來,肇慶市廣泛開展“戲曲進校園”活動,采取“粵劇表演欣賞+粵劇知識講授”相結合的模式,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、易于理解的藝術賞析,并在現場請學生上臺體驗示范,推動戲曲藝術在年輕一代傳承普及,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,受到廣大師生們的熱捧歡迎。
肇慶通過深化文明校園創建,不斷提高校園文明程度,為學生成長構建精神樂園,努力營造“學生安心、家長放心、社會滿意”的育人環境,讓文明之花在校園內盎然綻放。(肇慶文明網綜合 杜沁瑤)